普賢菩薩乘六牙白象,為毘盧遮那佛脇侍。普賢十大願,印公導師有詳細解說:一、「禮敬諸佛」,二、「稱讚如來」:…在大乘法中,禮佛是禮十方佛,通於身、語、意三業。…「稱名」是語業的禮敬…「憶念」是意業的禮敬。「禮拜」是身業的禮敬…三業的禮敬,以內心的憶念為主,依內心敬念而表現於身業、語業。…本來「稱名」、「憶念」、「禮拜」就可以了,為了適應佛教界的讚佛偈,《普賢行願品》別立「稱讚如來」一門。
三、「廣修供養」:這是對於佛的供養。…《大智度論》說:「供養者,若見若聞諸佛功德,心敬尊重,迎逆侍送,旋遶禮拜,曲躬合手(掌)而住。避坐安處,勸進飲食,華、香、珍寶等,種種稱讚持戒、禪定、智慧諸功德。有所說法,信受教誨。如是善身口意業,是為供養」。依此可見,「供養」實只是「禮敬」的一部分…。
四、「懺悔業障」:…如有罪過而隱藏在內心,會影響內心,障礙聖道的進修,不得解脫。「大乘佛法」的懺悔,是在十方一切佛前,懺悔無始以來的一切罪業。《普賢行願品》所說,還只是懺悔業障,但有的卻擴大為懺悔三障──煩惱障、業障、報障等…。
五、「隨喜功德」:…任何一種離惡行善的善行,可分四類:一、「自行」,自己去做;二、「勸他行」,還要勸別人去做;三、「隨喜行」,知道別人做了,起認可歡喜心;四、「讚歎行」,讚歎這一善行,讚揚行此善行的人,以激勵大眾…。
六、「請轉法輪」,七、「請佛住世」:…這二者,出於各部派的共同傳說。一、釋尊成佛以後,感到了佛法甚深,眾生不容易教化,曾有「我寧不說法,疾入於涅槃」的意境。梵天知道了,特來請佛說法,這才受請而大轉法輪。…二、佛曾三次對阿難說:「佛四神足已多修習行,專念不忘,在意所欲,如來可止一劫有餘,為世除冥,多所饒益,天人獲安」。阿難聽了,當時沒有說什麼,釋尊這才答應了魔的請求,三月後入涅槃。…這二項傳說,在部派佛教中,沒有引起什麼問題…西元前後,印度的政局,非常混亂;佛法在傳布中,不免要受到破壞、障礙。聖弟子面對當前的佛教,從內心激發護法的熱心;而將「請轉法輪」、「請佛住世」,作為禮佛要行,時時憶念,以激發佛弟子為法的熱忱!
八、「普皆回向」:…回向是將上來所說的「禮敬功德」、「讚歎功德」、「供養功德」、「懺悔功德」、「隨喜功德」、「勸請功德」:一切回向於眾生,與眾生同成佛道。…經上說福德回向施與眾生,這是果中說因,是不了義說。菩薩的福德,是不能轉施與別人的。但菩薩發願化度眾生,所以依此福德善根,未來福慧具足,就能以財物、佛法施與眾生;使眾生得財物,能依法修行,成就佛道…「迴向眾生及佛道」,是說「為諸眾生故」,以一切功德,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並非以福德善根施與眾生。…
九、「常隨佛學」,十、「恒順眾生」:為了符合《華嚴經》的體裁,滿足「十」數,《普賢行願品》長行,才加入此二願。…在修學過程中,生生世世見佛聞法,是向上不退的最佳保證!…「恒順眾生」,是於眾生「隨順而轉」:尊重眾生、救助眾生、利益眾生。
(出處:印順導師《華雨集第二冊》頁151-162)
竹,象徵:高風亮節、虛心、節節高升。火鶴,象徵:熱情、煩惱、用心關懷。乒乓菊、大黃菊,象徵:長壽、高貴、堅貞、晚榮。紅竹,象徵:長壽花器:大陶盤花材:竹、巴蕉葉、火鶴、白乒乓菊、大黃菊、紅竹、椰殼 張貼者: 智廣學佛會 於 下午3:39 標籤: 花語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